“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說的是工具和能力的重要性。現在“中國制造”已遍及世界,高歌猛進。這一切,都離不開高端數控機床,而其核心部件----銑頭則充當著承攬高端產品制造“金剛鉆”的角色。
長期以來,我國高端數控機床銑頭市場以進口為主,主要產品被西方老牌工業強國壟斷。2022年立春之際,從中科伊貝格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他們自主研制的“五軸聯動雙擺銑頭”等系列產品不僅實現了國產化,而且年銷量已占據國內半壁江山,徹底打破了我國高端數控機床銑頭市場依賴進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數控機床被稱作是“工業母機”,是制造大國重器的標配。
中國是機床大國,但不是機床強國。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中國就已經穩居世界第一大機床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的位置。但“大而不強”的現狀也人所共知:2019年中國機床行業規模呈現負增長2.31%,規模以上企業15.1%虧損。
我國低端數控機床國產化率已近90%,中端產品也已達60%以上,高端產品國產化率仍低于10%。直接反應在價格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機床進口均價6.044萬美元/臺,出口均價卻只有290美元/臺。
其中,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因廣泛應用于生產飛機、艦艇、醫療設備等關鍵零部件而備受關注。2020年以前,我國五軸聯動數控機床以進口為主,而其核心部件“銑頭”市場則被德國、意大利兩家企業分割。有人驚呼:中國的戰斗機、軍艦只能靠西方的數控系統。
當前,我國高端制造的部分核心功能、部件和高精度、高可靠性配套件發展滯后等問題依然突出,既對我國制造業安全不利,也制約中國向高端制造邁進,威脅我國在航空、軍工、以及其他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在中西方“極限競爭”、科技打壓日益加劇情勢下,一旦被斷供“卡脖子”,對我國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影響。
隨著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機械產品日趨精密復雜,改型頻繁,特別是在宇航、造船、軍事等領域所需的機械零件,精度要求高、曲面復雜。從制造技術發展的要求看,隨著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以及市場競爭對低成本的要求,對數控機床銑頭、金屬切削技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機床工業核心功能部件,排在第一的就是五軸聯動雙擺銑頭,是加工復雜零件的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從這種意義上講,雙擺銑頭就是打造高端制造、復雜構件、核心構件的“金剛鉆”。而這個“金剛鉆”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因為它事關國家安全和高端產業發展。
高端數控機床銑頭涉及機械、電氣、液壓、測量等多個學科,而五軸聯動雙擺銑頭由100—200多個機械加工件構成,堪稱銑頭行業“公雞中的戰斗機”,其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一直被歐洲老牌工業國家掌握。
中科伊貝格從2003年開始自主研發消隙齒輪箱,歷年6年“臥薪嘗膽”,終于在2009年推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款機械消隙五軸聯動銑頭,標志著伊貝格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
作為銑頭行業的“后浪”,中科伊貝格短短十幾年時間,就實現了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他們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對技術的深度和廣度的不斷積累和創新”!中科伊貝格負責人邵傳偉說。他們做過多年外國品牌的售后服務和維修,熟知進口機床的各個品牌、各個門類的銑頭產品的優劣,對中國客戶的需求也一清二楚。他們把兩者融合起來,針對市場、產品、客戶“痛點”設計生產,針對客戶應用反饋不斷迭代更新,最終形成自主可控的專利技術。截止目前,他們獲得的授權專利為28項,正在申請等待授權的專利還有20多項,“為了鼓勵更多的企業加入銑頭創業行業,許多經驗性、效率性技術,我們并沒有申請專利。” 邵傳偉說。
“靠的是多型號全譜系產品”!據介紹,國外五軸聯動銑頭每個廠家通常只有三四個型號,而中科伊貝格則有10個系列產品,是全世界譜系最全的。他們不怕產品體量小,只要客戶有需求,那怕只有一臺訂單,他們也要研發生產。經過十多年積累,他們成為銑頭行業的“百寶箱”和“博物館”。過去依靠進口,國內的機床廠一般需要幾家供貨商,才能滿足自身需求。而現在伊貝格一家就可以全搞定,實現“一站式服務”。有的涉及軍工的產品,例如飛機裝配的末端執行結構,航天用的摩擦攪拌焊接擺頭,國外對我們禁運,或者上千萬的天價,伊貝格多次承擔了這樣的卡脖子任務的研發,都順利交付使用,沒有掉過鏈子。這樣的業績積累,贏得了大型企業和高校的信賴。
“靠的是十足的剛性和穩定性”!剛性,是五軸聯動雙擺銑頭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指標。剛性越強,銑頭施加于加工件表面的作用力越均衡,切削紋路越均勻,加工精度就越高。伊貝格的銑頭剛性,來源于它特殊定制的高剛性軸承、液壓剎車模式、多軸承支撐結構,并經過長達十年的不斷嘗試和改進,產品在7X24小時嚴苛的加工環境中得到了淬煉,目前產品已經非常成熟穩定,贏得了客戶的口碑,已廣泛應用于覆蓋鋁、模具鋼、不銹鋼、鈦合金以及碳纖維、復合材料、石墨等非金屬加工。
“靠的是貼心的售后服務”!面對五軸聯動這樣復雜的應用,售后服務一直是國內用戶的痛點,一旦出現問題,動輒一個月甚至數月停機,造成巨大損失。伊貝格在主要的市場區域都建立了售后服務體系,基本做到了全國48小時的售后服務反應,多數問題一周內解決。讓用戶吃了一顆定心丸。
“靠的是產品的高性價比”!過去研發產品,電機、軸承、編碼器、抱緊裝置、旋轉分配器,甚至液壓接頭都得靠進口,產品研發出來,成本比進口的還高,完全沒有市場機會。看到這一點,伊貝格十幾年以來堅持不懈的對各項部件進行國產化,目前已經實現90%的本土化,成本優勢,交貨期,自主性,全部解決了,產品具有非常高的性價比。(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記者 姜天驕)
(責編:趙竹青、陳鍵)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