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的廣東江門鶴山市,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一條條清澈見底的河流,緩緩流淌在城鎮與鄉間,顯得靜謐、安寧。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鶴山市自實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項目以來,各參建單位通力合作,加快建設,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美鄉村圖正在徐徐展開。
因地制宜顯“特色”
鶴山市是廣東省唯一入選水利部、財政部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的試點縣。試點項目計劃總投資3.42 億元,重點治理潭江流域的鎮海水、址山河、新橋水、沙沖河、田金河等5條河,治理河道總長60.89公里,水系沿線打造38個美麗鄉村,串聯鄉村特色資源點22個,惠及河流沿線的458條村,共10.2萬人,保護農田4.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達1.53萬畝。
“通過岸坡整治、清淤清障、閘站升級改造、碧道建設等系統治理潭江流域水環境。”鶴山市水利局局長溫偉軍說,目前鶴山市潭江支流部分河段淤塞、水系連通不暢、坡岸雜亂不穩,水美鄉村試點縣項目根據河湖水系的實際情況,著重提高河流的防洪工程標準,并根據不同鄉鎮村的人文特色和傳統文化,按照“一河一策”,合理選擇整治模式和措施,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風格的水美鄉村。
該項目的治水理念,堅持少擾動、少人工,重生態、重細節,讓河湖回歸自然,建設水美鄉村。以河湖為脈絡,以鄉鎮或村莊為節點,通過綜合治理,有效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修復了河道空間形態、改善了河湖水環境質量,滿足了兩岸居民對河流生態、景觀環境的迫切要求,打破了當地居民對鶴山“枯枝敗葉滿枝頭,殘瓦碎磚棄路邊,生活污水隨處倒,河岸泥濘無人靠”的老舊印象,實現鶴山市農村水系整體提升,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統籌謀劃提“進度”
“鶴山市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項目,是我們實施的江門市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點支流綜合治理工程(一期)EPC+O項目(鶴山項目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項目負責人陳銘介紹,“自開工以來,我們統籌謀劃,多點作業同步推進,按照重點工程的時間節點進行科學調度,周密策劃精心組織,以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期間,項目部強化制度建設,完善流程管理,明確責任分工,充分發揮項目部的核心領導作用,創黨員突擊隊,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對接屬地基層黨組織,開展聯合黨建活動,積極開展勞動競賽,將各施工點位有序組織,使現場生產管理順利進行,完成江門市河長辦下達的年度節點目標任務和年度投資計劃。并于2021年底獲得了廣東省水利水電行業協會授予的“2021年度廣東省水利建設工程文明工地”榮譽稱號。
2022年1月18日,該項目最大構筑物中心河泵閘順利封頂,項目全面進入快車道。根據計劃,中心河泵閘剩余金屬結構、設備安裝工程部分及附屬設施等,計劃于2022年汛前全部完工,將有效解決鶴山市中心河片區防洪排澇安全,確保當地人民的生命財安全,保護自然村49個,人口1.2萬人,改善灌溉面積6000畝,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久久為功促“長效”
當前,經過治理的三堡河已呈現出水清岸綠、道路整潔的景象。村民門感嘆:“河流變清了,馬路寬敞了,岸邊也種上了花草,大家的心情也變得輕松愉悅起來。”
然而,水系治理,重在長久。
據介紹,該項目通過水安全治理、水環境生態治理兩個層次,結合水美立體式綜合治理,確保長治久清。其中,水安全治理包括:新建泵閘、加固堤防、疏通河道,保障汛期洪水不再泛濫。水環境生態治理包括:修建碧道、濕地公園等打造鄉村生態廊道,植樹造林完善自然生態,從而長久保持治理效果。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正圍繞“一環一紅一陂一半島”宅梧紅色鄉村旅游廊道、“一環一陂兩園”雙合生態文旅體驗廊道、“一環一陂一園”址山湖光濕地游憩廊道、“一環一橋一公園”鶴城僑鄉風情光廊道等四條各具特色的示范生態廊道,打造建設成具有鶴山本地特色的“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美鄉村。當前水美鄉村建設初具規模,一幅動人的水美鄉村畫卷正在奮筆描繪。
(責編:溫璐、秦華)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