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普華永道中國消息,1月14日,世界經濟論壇與普華永道中國合作發布《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綠色發展:發揮金融和技術的作用,推動低碳基礎設施建設》洞察報告。該報告顯示,在不斷發展和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對能源和交通的需求正在持續上升。今天的基礎設施投資決策將決定未來數十年的排放路徑,也將決定國際社會能否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
該報告強調,從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到電池儲能和電動車,許多低碳技術均兼具技術和商業可行性。增加部署這些技術的“一帶一路”項目的數量,將符合中國在2021年9月作出的承諾——“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 。
“通過加快低碳型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在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實現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脫鉤方面發揮引領作用?!逼杖A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表示,“為把握綠色資產的全球投資熱潮,金融行業在將投資引向綠色能源和交通項目上的作用也十分關鍵。”
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艾瑞碧(Rebecca Ivey)表示:“這份洞察報告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低碳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表明金融機構與企業現正在采取行動,將環境及氣候風險納入其投資組合,以避免轉型風險并促進可持續經濟與社會發展”。
金融機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促進棕色投資向綠色投資轉變,助力低碳轉型。綠色融資機制在過去十年中發展非常迅速,但仍處于初級階段。要消除重大的風險溢價,促進發展中經濟體的私營資本的流動,就必須推動公私部門展開多方合作。
銀行、保險公司、資產所有者和資產管理者正紛紛實施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的相關建議,對其氣候風險進行評估、管理和披露。金融機構也正在制定相關目標,加入“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和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等行動倡議,致力于減少對高碳排放行業的風險敞口。
該洞察報告重點介紹了低碳技術、金融行業相關方、綠色融資機制以及有利的地方政策框架等要素。要發展綠色“一帶一路”,這些要素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同時,報告基于對綠色投資原則簽署成員、部分企業的訪談,展示了一些最新的實踐案例。
“低碳轉型為我們和我們的客戶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機遇。普華永道致力于支持企業、政府和社會共同協作以實現脫碳未來,并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這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議題?!逼杖A永道中國ESG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蔡曉穎表示。
(責編:李源、曹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