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22中國企業信用發展論壇暨第十三屆誠信公益盛典”在京召開。本次論壇以“重塑誠信新生態 構建發展新格局”為主題,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主辦,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協辦,國信聯合(北京)認證中心承辦。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許金華在致辭中說,2021年我國信用法治建設穩步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果;相關信用制度、法規的完善落實,進一步提升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信用主體合法權益得到了更加有力地保護,為我國企業發展營造了更為有利的營商環境。
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會長、中國供銷集團有限公司專職黨委副書記郝彥領說,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我國企業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為助力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優勢;二是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出新貢獻;三是持續釋放政策效應,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注入新動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督管理司一級巡視員喬東說,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建立健全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信用監管機制,在推動監管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將日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關于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和《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貫徹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理念,建立健全有利于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的信用修復機制,激勵違法失信當事人重塑信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圍繞《四大轉型中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作主題演講。劉元春表示,要認識到現在正在產生靜悄悄地轉型革命,疫情促進我們所面臨的四大轉型全面加速,同時全面疊加。這些轉型將產生很多新機遇,但是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甚至新的一些風險。因此必須要對于這些轉型,對于整個經濟運行體系,社會利益結構的重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第一個轉型是從傳統要素驅動全面向創新驅動的大轉型,第二個轉型是從簡單的開放性發展戰略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的大轉型,第三個轉型是從高污染高排放向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大轉型,第四個轉型是房地產—地方財稅體系大轉型。在這四大轉型后,中國經濟要步入到以試錯式經濟為主體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建立在傳統工業化的治理體系難以適應后工業化時代和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模式。因此治理的現代化和治理的大轉型,也勢在必行。
論壇上發布了《中國企業信用發展報告202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泉紅、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景遠共同為《中國企業信用發展報告2021》揭幕。這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自2011年以來連續第11次向社會發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許金華在論壇上發布了2021年度中國企業信用500強、中國上市公司信用50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信用100強、中國服務業企業信用100強、中國民營企業信用100強,并為部分信用500強企業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建林)
(責編:董童、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