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芝加哥12月24日電 通訊:芝加哥學校致力于打造中美民間友誼紐帶
新華社記者徐靜
“最開始是父母讓我學中文,現在還在學是因為我很喜歡我的老師和同學們,也很喜歡中國文化,”13歲的馬納娜·克魯奇從兩歲開始學習中文,她用中文告訴記者,“我還沒有去過中國,我很想去。”
克魯奇來自芝加哥蒙特梭利跨文化語言學校。這是一所私立非盈利學校,接收2歲至14歲學生。學校根據社區家長的意愿于2009年開設中文課程。許多學生很小就在父母安排下開始學習中文,并出于對中國文化的熱愛還在繼續學習。目前該校300多名學生中三分之一在學中文。
14歲的莉莉·拉布4歲開始學中文。“我覺得中文是一種美麗的語言。中國有美麗的文化,有豐富多彩的歷史,我想學所有(感興趣的東西)。”
拉布去過中國北京、成都和西安。“我最喜歡長城。我覺得它非常漂亮和優雅,站在長城上,我一下子覺得很愛這里。”拉布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我對中國古老時尚很感興趣,大學畢業后想去中國學時尚。”
12歲的米里亞姆·米切爾小學一年級開始學中文。“父母想讓我今后有更多工作機會,我也想要學中文。”米切爾告訴記者,她打算明年同父母一起去中國。
學校校長羅德里克·肖向記者介紹,最初是祖籍中國的家長希望孩子學中文,之后許多美國本土家長也加入進來。
中文老師紀翔已經在學校工作11年。“學校大部分學習中文的學生來自美國本土家庭。剛開始他們覺得多學一種語言將來會多一種機會,但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很多人堅持繼續學習是出于對中文、中國文化的熱愛。”
紀翔告訴記者,每逢中國春節和中秋節,學校中文部的學生會在全校組織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比如剪紙、做燈籠、吃月餅以及介紹有關節日知識。
學校學生去年自發籌款,為武漢人民捐贈了近6000個口罩。紀翔說:“讓我非常感動的是,學生每天早上7點到學校做熱可可拿出去賣,在一個星期內籌得近4000美元。”
后來,當美國疫情嚴重時,武漢市通過中國駐芝加哥總領館向該校捐贈了清潔用品。
校長肖對這種往來贊嘆不已,表示學校正考慮在中國結交一個“姐妹學校”。
“我們不僅教授學生中文,還要讓學生體驗中國文化。如果我們各走各路,不了解彼此,將導致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結局。”肖認為培養世界公民非常重要,“我們都是世界的一部分,這也是跨文化的意義。我們將努力架起橋梁,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彼此。”
(責編:艾雯、燕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