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十萬個為什么》出版60周年之際,抖音宣布聯合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推出《十萬個為什么》系列短視頻,由院士、教授、科普機構及抖音科普創作者共同參與,預計將在一年時間內,逐步將科普問題轉化為短視頻形式,打造權威、專業的科普知識平臺。
作為中國科普書籍“最強IP”,短視頻版《十萬個為什么》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形式多樣的講解形式,不僅喚起了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吸引了眾多青少年的目光,更有曾經的讀者成了今天的作者,把自己對科普的熱愛用短視頻的方式傳承下去。
短視頻版《十萬個為什么》走紅并非個例。近年來,新媒體平臺上的科普內容熱度不減。據《2021抖音泛知識內容數據報告》,過去一年科普類內容增長達207%,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已占平臺總播放量的20%。可見,日益增長的短視頻用戶對科普知識有著廣泛需求,科普短視頻已是目前科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加強青少年科普,要遵循科學認知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從呵護和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好奇心上多下功夫。與傳統的圖文科普相比,短視頻單位時間所承載的全面性、有趣性和互動性不僅符合公眾學習交流習慣,也具備贏得受眾注意力的突出優勢,使之成為網友接受知識的有效方式。
抖音等新興短視頻平臺則為優秀的科普內容提供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不僅提升了青少年對知識獲取的主動性,也讓短視頻內容的曝光度大為增加。在平臺與專業機構“強強聯合”之下,打破知識傳播和理解的壁壘,受眾指尖輕輕滑動,以往在“象牙塔”里的科技知識便能“飛入尋常百姓家”,有助于推動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尊重科學和崇尚科學的氛圍。
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深化供給側改革,推動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等創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滿足全社會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在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海洋分卷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看來,《十萬個為什么》里還有大量的富礦沒有開發,很多故事可以視頻化。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妙趣橫生的優質科普短視頻出現,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一顆顆熱愛科學的種子,為全社會科學素質的整體提升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趙竹青、呂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