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濱海新區印發的《天津市濱海新區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主體規模持續壯大,成果轉化成效明顯提升,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效益的帶動作用和對產業創新升級促進作用,對“濱城”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的高品質生活形成強大支撐,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升級版。
新區將布局國家科技戰略力量,在合成生物、信創、細胞生態等領域,爭取海河實驗室落戶濱海新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完成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先進操作系統創新中心等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深化科研創新合作,積極融入北京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開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聯合建設研發機構;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引導創新平臺向新型研發機構轉型,切實提高科技創新平臺服務支撐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新區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全力推動創新企業梯度成長,大力引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引領作用,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積極引導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構建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市場互動的融通局面;支持雙創載體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領域深耕細作、專業化發展,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推動政務服務向創業廣場延伸,打造低成本創業街區。
新區還將重點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建立“創新中心+企業孵化+產業園區”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依托一流院所和龍頭企業打造中國信創谷、生物制造谷、京津冀特色“細胞谷”、北方聲谷等一批有主題有靈魂的產業創新集聚區;建設一批重點產業(人才)聯盟,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活躍互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營造“政府搭臺、人才主角、產業發展”的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據悉,“十四五”期間,新區將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歷史性窗口期,強化京津冀創新鏈、產業鏈的優勢互補和生態建設,打造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創新平臺;不斷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科技管理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建立多層次統籌協調機制,發揮改革推動創新的源動力;放大五大開發區改革效應,加大制度創新與先行先試力度,進一步為創新要素“松綁”、為科技發展“增效”,發揮開發區創新主戰場作用;加強自貿區與自創區雙自聯動,積極推進互相借鑒推廣先行先試政策措施。(記者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