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將一周年之際,本市昨天曬出垃圾分類工作成績單。“條例”實施近一年來,全市居民垃圾分類“三率”大幅提升,知曉率達98%、參與率達90%、準確投放率維持在85%左右。
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增長11.6倍
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張巖介紹,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近一年來,居民垃圾分類“三率”大幅提升,知曉率達98%、參與率達90%、準確投放率維持在85%左右。全市還創(chuàng)建形成了835個示范小區(qū)、村,約占全部小區(qū)、村總數的5%,發(fā)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垃圾分類實施近一年,分類效果超出預期。今年4月份,全市居民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達3878噸/日,比“條例”實施前增長了11.6倍;可回收物分出量4382 噸/日,比“條例”實施前增長了46.1%。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從“條例”實施前的1.41%提高并穩(wěn)定在20%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7.5%。
垃圾減量也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2.2萬噸,比2019年的2.77萬噸下降20.42%。2021年前4個月日均清運量2.06萬噸,比2020年進一步下降6.36%,比2019年下降25.6%,日減量7100余噸。
此外,目前北京累計建成生活垃圾分類驛站1275座,達標改造固定桶站6.32萬個,涂裝垃圾運輸車輛3945輛,改造提升密閉式清潔站805座,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體系初步實現(xiàn)系統(tǒng)性重塑。
“‘條例’實施一年,不是推進垃圾分類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張巖表示,接下來,全市將在社區(qū)(村)開展入戶回訪,鞏固提升市民家庭自主分類水平;優(yōu)先在居民自主分類好的小區(qū)試點推廣可降解垃圾袋,并逐步擴大試點使用范圍、降低購置成本。
垃圾分類問題率下降約八成
市城管執(zhí)法局副局長溫天武介紹,新版“條例”實施一年來,生活垃圾分類整體問題率下降約8成。截至目前,全市城管執(zhí)法部門檢查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單位91.93萬家次,發(fā)現(xiàn)問題2.03萬家次,整體問題率從2020年5月份的15.4%下降至2.21%,整體問題率下降約8成,立案查處涉及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4.13萬起。通過“梯度執(zhí)法”,助推居民個人分類習慣基本養(yǎng)成。截至目前,全市城管執(zhí)法部門依據新“條例”對個人警告6514起,罰款2016起。此外,全市還查處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惡劣的“混裝混運”違法行為250余起。
垃圾分類重在人人參與。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趙濟貴表示,“條例”實施近一年來,全市累計組織垃圾分類宣傳活動50萬余場、發(fā)放宣傳品1000萬余份、發(fā)放“兩桶一袋”100萬余戶。通過“垃圾分類我承諾”主題實踐活動,全市119家市直機關單位的4.84萬名黨員干部,市國資委系統(tǒng)50.48萬名干部職工簽訂個人承諾書,500萬余戶家庭與社區(qū)簽訂垃圾分類承諾書。
快遞全行業(yè)膠帶用量減少25%以上
發(fā)布會上,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級巡視員周衛(wèi)民介紹,新版“條例”實施近一年來,市文旅局牽頭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文旅商務組工作,共發(fā)布14個行業(yè)分類標準指引,出臺了5個行業(yè)減量標準指引。這些標準指引的發(fā)布實施,進一步規(guī)范細化了商業(yè)街區(qū)、電商、快遞、文化旅游等領域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快遞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率達99.9%,同比增長60%;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87.20%,同比增長6%;循環(huán)中轉袋基本實現(xiàn)全覆蓋;電子運單使用率接近100%;快件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已基本在主要快遞品牌全覆蓋。快遞全行業(yè)膠帶用量減少25%以上,通過推廣電子運單等措施節(jié)約紙張1萬噸以上,重復利用紙箱約1億個。
下一步,文旅商務組還將推動電商、快遞包裝回收試點工作;擴大賓館飯店“有償提供六小件”試點范圍。(記者 王天淇)
關鍵詞: 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