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在此間舉行的臺州市兩會上,該市提出“十四五”時期新目標——努力打造中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工業4.0標桿城市。
臺州制造業基礎雄厚,體系完善,是浙江制造的重要板塊。該市現擁有制造業企業6.8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4412家,擁有21個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
今年臺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該市“十四五”時期將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工業4.0標桿城市,強化數字賦能,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
數字化賦能產業集群
臺州民營經濟以制造業為主業,傳統制造業邁向升級之路上,對標產業數字賦能是關鍵。從全產業鏈來看,該市實施制造業基礎再造強鏈工程,以夯實制造業之基,并培育若干個世界級產業集群。
“臺州縫制設備產業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40年的發展,產業結構從一個相對落后的傳統輕工消費品行業,發展成為集光、機、電技術為一體的先進裝備制造業。”臺州市政協委員、匯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劍立說。
葉劍立見證了縫紉機從腳踏式家用到智能型機電一體化的轉型,也經歷了從手工裝配到先進的裝配生產線的革新。他表示,縫紉設備產業的發展是臺州眾多產業集群發展的縮影,這其中,數字賦能是產業升級必不可少的“催化劑”。
如何做好數字化升級文章?2021年,臺州市提出要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加快臺州制造數字化賦能中心建設,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建設臺州灣數字經濟產業園,建成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30個、省級智能工廠10家、5G基站1.2萬個。
在葉劍立看來,在制造企業數字化改造過程中,政策支持不可或缺。“數字化改造要推動規上重點制造業企業、小微園區數字化改造全覆蓋以及先進產業集群互聯網平臺全覆蓋。要根據企業規模,設立覆蓋大、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試點扶持基金,支持引導企業持續加大信息設備升級改造、數字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投入。”
技術先行助提質創新
裝備制造業是拉動臺州工業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也是保障臺州民營經濟向好發展的重要支撐。以數字賦能制造業同時,該市也在思考如何助推制造業提質創新。
“要肯定成績,更要直面短板,解決潛在阻力才能讓裝備制造業繼續行駛在科學發展的‘快車道’上。”臺州市人大代表,杰克控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阮福德坦言,當前,臺州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技術含量和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低、重大技術裝備成套能力弱、綜合競爭力不強等瓶頸。
如何破題上述問題,阮福德認為,要加快關鍵技術成果轉化,夯實制造業先發優勢,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
對此,他建言相關職能部門和企業要以實現機械裝備高端智能化為目標,通過培育一批戰略科技力量來攻克產業“卡脖子”技術,提前布局、謀劃前沿技術創新發展和成果轉換,促進相關行業全產業鏈提升。
與此同時,阮福德也提出要提前布局戰略必爭領域和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著眼于可引發產業變革、開創新興產業的前沿技術攻關,在若干細分領域率先從跟跑成為領跑。實現小企業做大,大企業做強,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據悉,臺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該市今年將實施產業發展提升行動,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智能制造,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等。
打造工業4.0標桿城市
新征程新使命,“工業4.0”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面向“十四五”,臺州將努力打造工業4.0標桿城市。
“工業4.0是制造向智造逐步發展的必經之路。”臺州市人大代表,浙江雙環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長鴻說,工業4.0將實現從客戶需求到產品制造,最終到產品發運全套流程的智能化。
誠然,由于臺州企業眾多,涉及行業領域廣泛,統一的成熟智能管理系統難以推行,一些中小企業的底層數據并不牢固。
“工業4.0標桿城市建設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最終都來源于底層數據,若底層數據不可靠,再往上只會是‘空中樓閣’。”吳長鴻表示,工業4.0的關鍵是抓好抓實研發體系,其中精益生產和MES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是企業需要花大功夫琢磨的基礎管理,只有基礎管理得當,才能極大提升企業競爭力。
臺州以民營經濟立市,民營經濟一直是臺州的最大優勢、最亮特色和最重底牌。在打造工業4.0標桿城市同時,該市還將深化市場化改革,建設中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
據悉,臺州未來五年將深入開展長三角民營經濟跨區域發展政策協同試驗,推動民營經濟體制機制創新走在全國前列,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現代金融供給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成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范宇斌 陳佳杰 郭天宇 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