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是生產組織方式與商業模式的創新變革,也是“上海制造”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記者日前在以“智行生態 智繪未來”為主題的上海市智能制造特色產業園區推進大會上獲悉,上海市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推進“100+標桿性無人工廠專項行動(2020年至2022年)”,到2022年建設100家標桿性無人工廠、打造1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培育10家世界一流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搭建10家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
記者獲悉,上海將重點構建無人工廠儲備庫,聚焦供給端優化能力,編制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推薦目錄,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知曉度和用戶黏性,融通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和賦能工具箱;聚焦應用端深耕行業,持續推進汽車、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綠色化工及新材料等領域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這樣的發展思路正在落實為行動。以“行”為特色的臨港南橋智行生態谷、以“新”為特色的嘉定汽車新能港、以“5G”為特色的金橋5G產業生態園等8家智能制造特色產業園區正式獲得授牌;東方美谷·未來空間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德國)、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應用示范區等7家創新載體和機構平臺也正式揭牌。同時,上海市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戰略合作框架意向協議、上海智能制造創新應用先導(培育)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10個重大項目簽約。
上海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介紹了“未來空間”的整體規劃:即通過發展一個支柱產業,以智行生態谷和藍灣未來城為“雙核驅動”,實施“三個三”戰略,力爭將“未來空間”打造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城市發展新名片。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表示,上海在標桿性無人工廠專項行動的推進過程中,預計將新增萬臺機器人,拉動新增投資300億元,生產效率平均提高20%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抓住數字“新基建”、在線新經濟的發展機遇,著力打造上海智能制造新高地,加快形成“新基建+新經濟+新智造”上海樣板。抓實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打通“基地+基金+人才”生態圈,聚力培育新增量、新動能。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專項行動”具備充沛的發展動能,上海還將設立100億元規模的上海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鼓勵風險投資、股權投資融入智能制造行業;依托智能制造人才培訓基地,分批次培養200名首席規劃師。
上海市副市長吳清表示,通過幾年發展,上海智能制造在發展能級、國際化程度、發展環境上不斷提升,總體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未來,上海結合在線新經濟發展,以八大智能制造特色產業園區為創新載體,集聚新要素,強化新定位,對標新模式,發揚“店小二”服務精神,以高水平招商引資推動高能級產業投資,以高品質園區建設推動高質量產業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產業生態,將上海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新高地。(記者 李治國)
關鍵詞: 上海 100+標桿性無人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