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和修復永定河整體生態,把永定河恢復成為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對于建設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意義重大,對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7月7日,《永定河流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在張家口發布,張家口市市委書記武衛東如是說。
永定河是京津冀晉蒙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新一輪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實施以來,階段性成果明顯。
報告顯示,近年來永定河流域生態環境指標持續改善。2017至2020年,永定河流域冊田水庫、石匣里、官廳水庫生態水量分別增長359.5%、124.7%和130.8%,2019年永定河山峽段實現40年來首次不斷流,2020年生態水量達到1.78億立方米;流域洋河、桑干河、永定河、永定新河4個干支流68%的重要河段多年來出現斷流,經過新一輪永定河綜合治理,桑干河、永定新河2019年實現全河道全年有水,2020年流域通水河長增長到808公里,通水河長占比增長到93.41%。
水利部規計司副司長李明在發布會上表示,水利部四年多來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累計安排中央投資41億元,支持59個項目開工建設,整治河道581公里,基本打通了官廳水庫上游生態通道。
報告顯示,永定河重點河段岸濱帶和灘地總面積為1005.3平方公里。2020年植被覆蓋面積274.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7.3%。與2016年相比,灘地植被面積增加138.6平方公里,覆蓋率提升13.8個百分點。
此外,永定河流域沿線森林覆蓋率統計數據顯示,2017至2019年,流域大部分市(區)森林覆蓋率均有提升,張家口、廊坊、朔州2019年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50%、33.9%、28%,最高比2017年提升13個百分點。流域生物多樣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調查發現浮游植物279種、浮游動物137種、底棲動物167種、魚類8目14科40種、兩棲類1目3科5種。
為實現治理目標,《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在流域協同治理機制方面作出一系列創新,明確提出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探索開展京津冀晉四省市上中下游開發地區、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之間的橫向生態補償,為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支撐。(記者 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