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志5日發表了一項人類行為分析,科學家通過一系列計算機模擬,探討了解封后限制新冠病毒傳播的三種社交疏遠策略的有效性,以期為社交疏遠提供科學依據。
社交疏遠強調保持物理距離并減少社交互動,是遏制新冠病毒傳播中的一項關鍵政策。此次,英國科學家團隊通過計算機模擬結果,探討了封鎖模式會帶來的社會、心理和經濟效果。
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珀·布洛克、米林達·米爾斯及他們的同事認為,管理人們的人際交往網絡,可以達到限制病毒傳播的目的。在一系列計算機模擬中,研究人員評估了三種社交疏遠策略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可能影響:只接觸相似人群(如地理位置相同或是同個組織的成員);增強社區內接觸(如和有很多共同好友的朋友見面);與所謂“社交泡泡”中的同一批人反復接觸(只與特定人群發生接觸)。
科學家發現,相較于不干預或非策略性社交疏遠(減少社交,但隨機選擇接觸者),這三種策略都能減慢病毒傳播,其中“社交泡泡”被證明效果最好。不過,由于大部分人都需要與多個社交圈——如工作場所和大家庭發生互動,研究人員還測試了聯合使用這些策略的效果。他們發現,策略聯用(聯用兩個或三個)和使用單個策略同樣有效,而且比非策略性接觸更有效。將策略的模擬人數從500增加至4000人時,研究人員發現相對有效性沒有發生變化。
科學家們總結稱,基于社交網絡的策略,可以加強社交疏遠的有效性,也許能夠緩解社交隔離產生的負面效應。(記者張夢然)
關鍵詞: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