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由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空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委會”)主辦,易智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空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工作委員會換屆大會暨空間大數據技術探索與實踐高端研討會以線上形式順利召開。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李維森出席會議并致辭。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李維森致辭
李維森會長對空間大數據工委會成功換屆和新當選的新一屆空間大數據工委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表示祝賀,對空間大數據工委會在開展橫向跨界交流合作,推動空間大數據技術發展和應用普及做出的貢獻給予了肯定。對工委會何寧主任委員、各位副主任委員和蔡曉兵秘書長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空間大數據工委會主任委員單位——易智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謝。李維森會長希望新一屆的空間大數據工委會依托自身平臺優勢,依托成員單位的資源優勢,對業界及成員單位的空間大數據應用成果進行總結、展示與推廣,進一步推進空間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促進空間大數據技術在相關行業的應用,擴大地理信息產業及技術的行業影響力。同時,希望工委會在成員單位間建設通暢和高效的溝通渠道,充分激發工委會各負責人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號召力,更好地發揮空間大數據工委會的平臺作用。希望新一屆空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工委會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績,更好地促進空間大數據的技術發展與應用普及。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員工作部主任徐慧波宣讀換屆批復
協會新一屆空間大數據工委會由何寧擔任主任委員,程承旗、李順、王文磊、范文濤、茅明睿、劉仁義、楊成韞、余斌、陳順清、彭玲、牟乃夏等11位同志擔任副主任委員,蔡曉兵任秘書長、曲騰騰任副秘書長。
工委會主任委員何寧及各位副主任委員、委員對工委會下一階段的工作展開討論。何寧認為空間大數據是未來GIS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未來GIS應用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領域之一。空間大數據是體現地理價值、提升數據挖掘、業務感知和輔助決策不可或缺的方法和能力。大數據已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其應用前景廣闊而光明。何寧總結了第一屆工委會的工作特點,即專業性、形式多樣性、區域分布性、跨界融合性以及持續性。未來,工委會將以充分發揮平臺優勢、構建暢通和高效溝通渠道、壯大隊伍和擴大影響、積極開展行業交流活動和完成協會交辦事務為方向開展工作,努力讓空間大數據工委會成為交流的平臺,溝通的橋梁,合作的紐帶。
工委會主任委員何寧發言
此后,以“數據-知識-智慧的價值提升之道”為主題的空間大數據技術探索與實踐高端研討會圍繞時空大數據價值的挖掘與提升,從時空知識圖譜、時空智能計算、時空數據治理以及時空大數據在虛實融合場景中的應用等多個視角,結合行業應用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其解決途徑的思考和實踐進行展開討論。
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順,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助理研究員曲騰騰,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茅明睿,易智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大數據事業部總監劉春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彭玲,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余斌以及高校學者在會上做了主題報告分享。
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助理研究員曲騰騰主題分享
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助理研究員曲騰騰以《地球剖分網格理論與時空智能計算初探》為題進行了分享。她表示地球時空框架剖分模型是為了解決“域空間”中立體域空間及時間段如何標識等問題,從而高效實現“點域統一”。利用GeoSOT模型可對剖分面進行有序的地理時空遞歸編碼,加之在時間上繼續剖分并賦予時間編碼,從而實現對空間大數據進行管理和應用。同時,利用GeoSOT網格編碼的整型位運算特性,發展了覆蓋全域地球的網格編碼代數計算體系,從根本上提升時空計算效能。曲騰騰以多無人機時空任務協同為例,展示了時空網格算法的優勢,即把復雜的空域規劃問題變為一種離散可算、簡潔直觀、全局可視的“俄羅斯方塊”時空組排下的優化問題。此外,曲騰騰針對傳統態勢知識圖譜在解決時空問題上面臨的諸多挑戰,運用網格知識圖譜提升了態勢知識圖譜的時空推理能力,并支撐了態勢認知場景下對時空對象的高效快速存儲、檢索、推理、計算和管理,進一步展現了網格時空知識圖譜在智能問答時空廣度、時空演繹推理速度、時空查詢檢索效率三方面有突出優勢。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茅明睿主題分享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茅明睿以《時空知識圖譜與城市認知計算》為題進行了分享。介紹了以城市治理基礎圖譜、場景圖譜構成的城市治理知識圖譜體系。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將空間數據、城市評估指標和知識圖譜進行關聯,可以支持城市的體檢分析和評估診斷,指導下一步的工作計劃。茅明睿通過大量詳實的案例和應用展示了城市認知計算的主要功能,通過圖譜引擎、計算引擎、可視化引擎、空間數據庫引擎以及問答編輯器系支撐城市治理的各種工作。
易智瑞公司大數據事業部總監劉春影主題分享
易智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大數據事業部總監劉春影以《空間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研究與實踐》為題進行了分享,她認為數據分析和AI領域正從模型算法驅動架構向數據驅動分析架構進行轉變。當前,地理自然數據與人類生產生活數據成為時空數據的主要來源,加之龐大復雜的數據體量,構成了當前的空間大數據時代。經過不斷的探索,時空大數據已經解決了很多業務問題,但是依然面臨很多難題和挑戰,包括了如何對大體量、多來源的時空數據進行統一匯聚和存儲;如何實現對多維度、多結構的時空數據進行一體化的治理和管理;如何高效應用算力資源,實現高性能計算;如何解決從數據到知識的快速轉化難題;如何讓時空數據更好的支撐不同領域業務智慧化應用。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結合下的分布式計算和GPU運算,在不同領域應用中提供支撐。劉春影展示了以GeoScene軟件為基礎支撐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用地用戶紅線智檢業務的案例,案例中通過GeoScene空間大數據產品,提供的分布式計算能力,進行一系列業務模型構建,從而支撐了不同業務處室的多項業務,如耕保處、礦業權管理處、用途管制處等。借助GeoScene空間大數據所提供的分布式計算能力,除了對重大項目的支撐外,在日常的營商環境、基層辦公中更是提供了強大助力,比如村鎮的鄉村振興項目、高鐵用地項目審查、農房選址審查等一系列常見的業務。易智瑞公司旗下的GeoScene 3.1 作為GIS軟件平臺,涵蓋了服務器端產品、大數據計算產品、人工智能和 GeoAI 產品、知識圖譜服務器產品等,通過即拿即用的能力、便捷的應用開發方式,完整的支撐了不同領域的業務應用。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彭玲主題分享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彭玲從問題分析、研究思路、總體架構、核心框架、建模示例和取得成果六個方面介紹了《非常規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時空知識圖譜研究》。當前,非常規突發事件具有前兆不充分、明顯復雜性、潛在次生衍生災害和破壞嚴重等特點,而這些也構成了非常規突發事件發生時的應急決策數據體系。應急處置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數據源頭多形態各異,缺乏統一的數據格式標準;動靜態數據分散管理,缺乏統一有效的組織形式;數據信息知識關聯能力弱,缺乏協同智能分析方法手段。利用圖數據庫平臺搭建了災害應急時空知識圖譜框架Schema,其中涉及到地理實體時間屬性、空間屬性、專業屬性,以及數據來源及更新頻率的規范,具有多尺度網格化索引空間尺度、時間尺度和領域專業屬性維度。彭玲以林火事件撲火場景、危險地形時空識別和其他相關場景為例,展示了災害應急時空知識圖譜框架Schema的實際功能。
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余斌主題分享
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余斌以《基于湖倉一體數據中臺架構進行“自然資源數據治理”的一些思考》為題進行了分享。當前,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自然資源數據在數據治理、數據運營、數據創新存在挑戰,通過搭建時空數據中臺的方式實現對自然數據進行治理,對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不規范、不標準方面進行補缺,從而實現后續數據治理過程中的規范化、可控可管理,以及提供相應的服務。
當前,空間大數據及其技術與應用已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工委會將持續為空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的發展和推廣提供交流的平臺,進一步推進空間信息技術在相關行業的應用,擴大空間信息產業及其技術的行業影響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