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數字人的市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量子位《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顯示,到 2030 年國內的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2700 億元。
過去一年,市場的投資者們也紛紛在虛擬數字人這條賽道下注。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21年初至2022年3月,國內共有42起虛擬數字人相關的投融資事件,投資規模累計為33.89億元。
在應用行業方面,虛擬數字人驅動文旅、教育、金融、醫療等行業的全新變革。
金融行業是虛擬數字人的重點應用領域之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虛擬數字人發展白皮書》就指出:虛擬數字人能夠有效助力金融機構實現“降本增效”,并且能與服務類場景較多的金融行業天然結合,已經成為了多家金融機構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
銀行數字人的應用現狀
目前,已經有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在推進數字人應用。其中,在銀行里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三類:財富顧問、智能客服、虛擬主播等。這些場景的共同點是,都是需要圍繞與用戶或客戶的溝通交流展開智能高效的人性化服務。
數字人將能為銀行流量經營打開新格局
商業銀行應對數字人尤其是3D數字人加大關注力度,因為一旦數字人如前所述成為3D互聯網(元宇宙)的交互界面、入口,因為其全新的交互體驗,將可能由此打破當前已經相對穩定的互聯網流量格局。
數字人將充當整合各種客戶通道的通道中臺
預計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手機及手機App仍然將是銀客交互中重要的交互界面之一,銀行向用戶/客戶提供產品及服務的通道將是一個多設備、多模態組合并存的更為復雜、更具挑戰的環境。“數字人”可能成為銀行統一、整合各種服務通道的關鍵手段。或,我們可以認為,“數字人”可能將充當銀行紛繁多樣的面客通道背后的“客戶通道中臺”。
數字人將改變新的用戶行為分析體系
當前銀行對用戶開展的數據分析,沿革自傳統互聯網的用戶分析方法,主要通過分析用戶操作按鈕、菜單項以及頁面間跳轉及停留時間等日志數據來分析用戶狀態、預測用戶意圖。而在銀行通過數字人與客戶或客戶的數字人分身/化身交互過程中,更多是(或近似于)自然人之間的交互模式,即以自然語言、自然表情、自然姿態等交互信息為主,與傳統的日志型數據有很大差異,將改變銀行數據采集和分析體系。
數字人將改變銀行的生態連接范式
基于數字人UI模式,銀行的生態建設將進一步超越服務流程整合的生態范式,建立跨領域的聯合知識庫、知識圖譜,并據此打造具備“銀行家+領域專家”陪伴能力的數字人。
在5G通訊技術逐步成熟的大環境下,遠傳科技緊跟數字人發展趨勢,在現有數字人技術的基礎上充分結合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內在強化數字人的聽、說、讀、寫、看能力,外在提升數字人的外形、口型、動作等。內外兼修,使得數字員工在金融領域能夠深入理解用戶的需求,并針對用戶背景給出個性化建議,做到千人千面,推動金融行業市場的智能化發展進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