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7月末,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聯合主辦的2022 首屆XOps產業生態峰會上,現場發布了《中國DevOps現狀調查報告(2022)》。報告對DevOps平臺類工具市場進行了深度調研,藍鯨DevOps榮登DevOps平臺類工具市場選擇占比第一!
該報告作為國內DevOps的權威年度匯報,由中國信通院聯合超50家企業共同發起,超五成的受訪企業資產規模在5千萬元以上,覆蓋全國32個省級行政區近90個城市,梳理國內DevOps實踐現狀,洞察中國DevOps轉型新趨勢,助力企業DevOps落地實踐,促進全行業DevOps演進與變革。
結合2021年報告共同解讀,我們能從中看到中國企業DevOps實踐在哪些地方悄悄發生了變化,又在哪些地方逐漸形成全行業共識?
近年來DevOps的建設經驗和項目沉淀,又能為傳統企業打造DevOps能力體系提供哪些啟發和建議?
一、工具市場域:「一體化DevOps平臺」成為企業選擇新寵兒
首先我們看到與2021年所大為不同的是,在去年企業選擇DevOps平臺類工具時,首要考慮因素仍是采用自研或能對開源工具進行二次開發。但經過一年的發展,企業選擇DevOps工具和技術的關注重點,已轉至打造企業級的一體化DevOps平臺。
整體DevOps工具市場在2022年呈現繁榮發展、百花齊放,各類商用一體化DevOps平臺紛紛上榜,成為企業打造DevOps工藝的新寵兒,其中“騰訊藍鯨”更是以22.62%的選擇率位居第一。
▲ 「騰訊藍鯨」位列企業DevOps平臺類工具選擇第一
在近些年企業DevOps工具選擇的偏好轉移上,我們能讀到的明顯發展趨勢有:
1、“工藝重心,正從局部高效往整體高效轉移”
過去企業在打造DevOps工藝時,往往只重視局部工藝的優化,造成了IT組織的“虛假繁榮”,但業務部和客戶處卻總反饋IT研發過慢、交付質量堪憂。
這是由于過于局限的工藝建設所導致的。局部工藝的優化雖在某些IT組織的小范圍內看是高效的,但從整體上看,會造成諸如業務需求理解不到位、部門間協同困難,以及多團隊并行開發、變更管控和對齊發版混亂等一系列業務協作問題。
企業也容易因局部性敏捷導致諸如架構設計缺失、技術債過多、在制品雜亂、測試缺位和運維穩定性不足等影響軟件研發全生命周期的工藝管理問題。
企業所追求的DevOps工藝已不再是局部的高效,而是數字業務在高效交付和持續交付上的整體解決方案。這就是一體化DevOps平臺備受企業關注的主要原因。
2、“擴張式的工具市場 VS 個性化的客戶需求”
伴隨著數字化轉型在各行業的逐步深化應用,眾多傳統企業為追求企業發展第二曲線的持續增長,紛紛提起DevOps轉型的日程,通過IT轉型進一步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但不同行業,甚至是同一行業但不同規模的企業客戶,因其業務需求的差異,他們對于DevOps工藝的需求也都是有著明顯差異的。巨大化的市場需求帶來了工具市場的繁榮發展,而差異化的業務需求則造就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3、“助力企業建設DevOps,需要讓企業從現有的成本思維中逐步釋放出來”
與往年重點關注產品本身的功能易用性、工具安全性和自動化程度不同,“產品/服務價格”首次進入企業DevOps工具選擇因素,并位列前三。
▲ 「產品/服務價格」首次入選企業DevOps工具選擇的重點之一
這對DevOps廠商而言有一定的積極暗示:
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傳統企業的IT資源與業務體量的比例以及總體IT資源的投入都是偏低的,不少傳統企業IT技術團隊在總人員規模內占比大概只有1%~2%。靠企業自研DevOps工具的性價比不高,也難以支撐自身龐大的業務量。
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內傳統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時,愿意為能力成熟且整體業務承載力強的一體化DevOps平臺付費,國內DevOps商用平臺市場正逐步成型。
但不得不說,這背后也有值得讓DevOps廠商深思的地方:
目前在DevOps平臺類工具的選擇分布上,大比例的市場差距還沒拉開,也尚未形成穩定的市場局面。再加上企業高度關注產品/服務價格的現狀揭示,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現有部分一體化DevOps平臺的同質性是較高的。
未來,一個能更好支撐企業業務發展、讓企業首肯心折愿意持續付費的商用DevOps平臺,將會有更多機會突破市場重圍,持續占領市場高份額。
只有讓客戶從DevOps建設中不斷獲得業務價值,客戶才能從追求性價比的成本思維中解放出來,轉為追求業務價值創造的利潤中心模式。
這正是IT轉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嘉為科技“以科技之力助企業運營更智能”的企業使命。
4、“騰訊藍鯨”入選第一的背后,是互聯網DevOps最佳實踐成果被傳統企業應用的典范
在近年來國內云原生迅猛發展的驅使下,各大云廠商也紛紛下場DevOps商用平臺市場,那為什么在眾多一體化DevOps平臺中,騰訊藍鯨能夠突圍而出呢?簡單概括,騰訊藍鯨備受IT轉型企業所喜愛的三點主要因素有以下三點:
1)騰訊的最佳實踐:
藍鯨DevOps是騰訊內部長達十余年的DevOps最佳實踐成果,支撐著騰訊內部研發工作每周構建次數260w+,節省編譯總耗時12.3w+,推動修復代碼bug和安全漏洞個數400w+,最快10分鐘開發出一個應用不是夢。藍鯨DevOps基于國產技術提升企業研發質效、加速業務交付,極大地給予了國內企業客戶信心。
2)強大的研運能力:
藍鯨底層PaaS擁有充足的異構化應用支撐能力,支撐著騰訊全球數百款業務的運營,并提供一整套包括發布、開區、擴縮容和故障處理等運維能力,助力企業客戶打造真正的研運一體化。
3)更寬廣的包容力:
藍鯨DevOps“低耦合 高內聚”式產品架構,“可擴展 可配置”式國產組件技術,實現需求-開發-測試-運維的端到端工藝集成,一站式幫助企業建立可快速響應需求的敏捷研發運維體系,同時,支持根據不同企業的需求進行能力集成和場景擴展。且與一般DevOps云平臺不同,藍鯨DevOps支持云原生但不強綁定云平臺,真正給予企業客戶在業務發展旅途上更寬廣的自由度。
在報告的最后,我們也能看到藍鯨DevOps同時入選了金融業和制造業的最佳實踐案例。這背后既是藍鯨DevOps能實現互聯網工藝被傳統行業充分應用的典型范例,也是不同傳統行業對藍鯨DevOps的一致認可。
▲ 最佳實踐案例 藍鯨DevOps支撐中信建投DevSecOps建設
▲ 最佳實踐案例 藍鯨DevOps支撐東風集團BizDevOps建設
二、「BizDevOps」與「DevSecOps」成為DevOps轉型主訴求
BizDevOps(業務研發運營一體化)指企業圍繞業務商業價值實現,貫通業務、研發與運維三大職能部門,形成利益相關的全功能混編團隊,以此支撐業務商業價值端到端的交付及生命周期管理,是企業對業務運營與IT研運的更高訴求,以此追求企業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在今年的報告中,BizDevOps概念首次被寫入,雖然目前大部分受訪團隊表示BizDevOps的制式化機制和流程引領還有待建立健全,但有四成以上受訪企業表示已在內部逐步推行BizDevOps。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企業判斷DevOps實踐成功的標準中,增加了“交付的業務價值”一項。
▲“BizDevOps”成為企業DevOps建設的進一步追求
▲“交付的業務價值”成為企業判斷DevOps實踐成功的標準
其實原則上,BizDevOps,包括還有DevSecOps(研發安全運營一體化),都是DevOps的一部分。因為DevOps本質就是為了提升業務交付的效率和質量所存在的,企業也不可能背離業務價值和安全生產去推行DevOps建設。
但我們也非常欣喜地看到,現如今企業在進行DevOps改革時,已經逐步能看到除去只關注研運工具集成的狹義DevOps建設范圍以外的,更高階、更廣義的DevOps建設可能性。
過去,企業對建立DevOps體系的認知往往只停留在IT內部的平臺引入和工具建設等層面上,是狹義的DevOps建設。而事實上,企業DevOps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滿足不同的業務需求。
根據嘉為藍鯨四縱四橫DevOp建設理論,企業需要完整打造DevOps能力體系,橫向上需要打通“需求-開發-測試-運維”四端,縱向上需要實現“端到端工具集成-流程融入工程平臺-信息資產流轉共享-能效顯示與精益改進”,才能保障企業級數字業務的持續交付和高效交付。
四縱四橫DevOps體系建設,是企業難以一步建設完成的,但根據嘉為藍鯨多年來在DevOps垂直領域的深造以及眾多的項目實施經驗,完整的DevOps能力體系可以一步步打造實現,嘉為藍鯨根據多年DevOps建設經驗,為企業DevOps建設的演進之路劃分五大階段:
1)V1.0 筑基期——一站式平臺:
采用低耦合、高內聚的“藍鯨PaaS”與“藍盾CI”底層技術,通過可擴展、可配置的國產組件式技術,實現需求-開發-測試-運維的端到端工具集成,一站式幫助企業建立可快速響應需求的敏捷研發運維體系。
2)V2.0 強筋期——自動化一切:
VSM價值流管理,實現業務-流程-工程的有機融合,技業融合保障IT交付與業務需求的一致性,驅動IT持續高效地交付業務價值。
3)V3.0 健體期——資產標準化:
推動軟件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精細標準化,統一業務與IT的語言,進而打造企業級可觀測資產關聯庫,實現信息資產的流轉與共享,以標準化管理驅動信息化發展。
4)V4.0 成熟期——數據流貫通:
發揮數據和IT雙輪驅動作用,通過IT支撐數據的全域積累與統一管理,通過數據驅動IT的能效展示與精益改進。
5)V5.0 IT4IT——價值驅動業務:
面向未來的下一代數字化構想,幫助IT組織從“支撐使能”向“價值賦能”改革轉型,賦能傳統企業打造“第二發展曲線”,實現IT轉型驅動業務發展,支撐數字經濟時代的業務發展需求。
嘉為藍鯨DevOps平臺,以“藍鯨PaaS”與“藍盾CI”為能力底座,基于國產技術體系,提升研發質效、加速業務交付。設置CTeam敏捷協同、CCI持續集成、CPack制品管理、CTest測試平臺和CMeas度量分析五大能力模塊,一站式幫助企業建立快速響應需求的敏捷研發運維體系。以“VSM價值流管理”與“可觀測性資產關聯庫”為價值導向,幫助IT組織從“支撐使能”向“價值賦能”改革轉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